疏淡晴好的秋天裏,去大明寺是極不錯的選擇。
遊人稀少,古寺、鐘樓、佛塔,在暖柔的秋風裏靜默佇立,帶著些許懷舊氣息。灰白的地面,在角落處,被僧人打掃後偶有帚枝的條條印跡,能讓人想到夜露風霜降下的蒼寒。我大清早來這裏,倒不是為了細賞名勝,只是很想感受一下那種清幽靜潔的意味。
聽著佛堂內的頌經聲聲,看三兩遊人在靈棲塔上眺揚州遠景,偶有鐘樓的鳴鐘悠揚地響起。鑒真紀念堂裏,東渡的鑒真,此時神情安然地端坐著,雙目失明,卻又似悲天憫人地打量眾生。並有穿了袈裟的佛學院小和尚夾了經書路過,眾人說著話,忽停下抬頭看樹,在秋陽下嗅到一種柔甜的氣息,那就是桂花深濃的馥香。
確實大明寺此時最引人注目的,該是桂花了。此地的桂樹比別處高大粗壯,且多為金桂,都開了明黃肥碩的朵兒,香氣甜柔,幽香洶湧,滿心滿眼地讓人歡喜不盡。站在桂樹下仰視,簇簇細碎的花朵連在一起,絨球似地在風裏抖動,有微風吹過,便輕揚紛落,樹下青石板的縫隙裏,也都塞滿陳舊萎頓的桂花,想是昨夜風雨所致了。
眾多桂樹落下的桂花,在地上鋪了金黃的香毯,來往的遊人踩下去,軟綿的讓人憐惜。我很愛桂花的香味,想著新鮮桂花做成的桂花醬和桂花茶,舌尖便有了甜香的沁透。
忽想起琦君寫的《桂花雨》來,那種在樹下搖著繽紛花雨的暢意,讓我嚮往。
可看著人來人往的地方,是不適於搖桂花的,我知道了一個所在。
那就是平山堂下的西園,遊人常常到這兒看過第五泉,欣賞了乾隆的碑貼就折轉回了。而西園小山坡下的桂樹,開得濃烈繁茂,卻無人領會。
從平山堂經過,廳內的歐陽修,他依舊在遠視江南諸山,興味猶然,有濃得化不開的桂香伴他,想來,他也算不得寂寞。
西園坡上的桂樹,不是很高,樹下有山石嶙峋層疊,踮起腳尖,能摘到低處一球球的花簇,都是極新鮮明豔的桂朵。可這樣細細的採摘,斷然是不能讓我盡興的。於是鋪了白塑膠臺布,隨意搖動枝幹,桂花雨紛紛從高空簌落,臺布上很快就棲了燦黃的一層,肩上和發絲也綴了碎瓣。面對桂花漫無邊際的甜香,覺得自已此時猶如孩童,那種滿足和適意被填得滿滿的。
直到兩臂搖酸,看得了這麼多桂花,定是吃不完了,便坐在石上歇著。看蜀崗周圍丘陵起伏,綠竹猗猗,坡下寬闊的碧潭內,水澈見底,紅魚遊嬉,船廳在水中孤泊,岸草枯黃,小軒內好些門窗已破舊,想著前些年這裏還人流如織,如今卻人跡罕至,只剩些秋草秋花慘澹地開著,飄飛的黃葉浮在水面,偶爾可以聽到遊魚跳躍的聲音,總算給這個幽寂的地方增加了幾許生機。
園內種花老伯從樹下走過,我略有些惶然而局促,老伯微笑贊許說這樣采桂花不錯,其實這裏遊人少來,桂花落在地裏很可惜。並教我,把桂花放竹匾內曬乾,喝茶時放幾朵沖入茶水內好喝得很,或用白糖漬成桂花鹵,過年包湯圓老少都愛吃。我點點頭,能想到手捧瓷杯時,喝桂花茶的怡香爽口,或雪冬時節,全家圍桌吃熱騰騰桂花湯圓的甜香氣息。
回家後,把采得的大明寺桂花,按老伯教的方法做了兩瓶,又按照林清玄書中所說,用酸梅肉、桂花和蜂蜜拌好封存,十天后就可食用,愈陳愈香,我正好有剛從西湖鎮蜂場買的上好純蜜,做這個最好不過了。
做好了桂花蜜,置於冰箱,覺得把秋天的最後一絲芳香回憶也冷藏好,單等蕭條冬日來臨,讓桂花在茶水中猛地蘇醒好像又還魂。再體會林清玄的感覺,坐在冬天的陽臺上,喝桂花茶看遠山,恍若桂香穿越雲影而來,細品在口中的,是甜蜜中帶點酸楚,芬芳裏散放清雅的味道。
我想,那種甜蜜含酸楚,芬芳散清雅的滋味,像極了我們人生一些難忘的日子,某個回首的刹那,不是嗎?
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紅葉流水寄深情
——唐•宮人韓氏《題紅葉》

流水何太急,深宮盡日閑。
殷勤謝紅葉,好去到人間。

讓我們來看這樣的一組鏡頭。
鏡頭一:
唐宣宗年間,時節已近深秋,她倚在宮內的楓樹下,看紅葉流丹燃在秋天的午後,風柔暖得帶著傷感,青碧如洗的藍天上,一行南歸的大雁從雲中飛過。她仰頭看天,大雁自由地飛翔,將經過她的故鄉。故鄉怎麼樣了呢?我的爹娘可否安在?告別爹娘,來到宮中,又是第幾個秋天了?她已想不起來,至今聖上的面目還未得見。
她輕歎了口氣,淚珠從光潔的臉上滑下,一陣秋風,吹落樹上的紅葉,停在她肩頭,旋即又刮到不遠的溪水裏,她看到溪水裏倒映的面容,依舊很年輕,眉如春山含黛,眸似秋水盈盈,肌膚勝雪身姿娉婷。難道,就這樣幽居在深宮內,直到白髮蒼蒼,紅顏成灰?爹娘啊,為何要送我到這見不得人的去處?
她在低泣,撈起了紅葉,踱到窗前,它像一枚小巧的書簽,散著青澀的幽香。於是,她含淚提筆寫下了這幾句:“流水何太急,深宮盡日閑,殷勤謝紅葉,好去到人間”。她把題詩的紅葉送入溪中:“去吧,去吧,隨著奔騰的流水,去到人間自由的天堂吧,莫如我,如籠中之鳥。”
溪水淙淙地響著,似在低語,又似在為她淚流……
鏡頭二:
長安道上,年青才子中書舍人盧渥,帶著家僮來京應舉,看著迷人的長安秋色,層林盡染,紅葉如火,皇宮大院金壁輝煌,他讚歎流連,不覺來到禦溝旁。
“公子,你看那是什麼?”家僮指著溪水上題詩的紅葉。
盧渥來到溪邊,看到那枚紅葉,好奇地撈起了它,反復地吟念著上面的句子。
眼前浮現出一個幽怨悽楚的宮女形像,不由讓他心裏莫名悸動。
“這該是怎樣一個有才情的女子呢?唉……”他歎了口氣,把紅葉上的水跡揩幹,小心地收藏在巾箱內。
家僮看著這一切,對主人這一舉動,很是不解。
鏡頭三:
宣宗頒旨裁減宮女,准許她們嫁百官司吏,宮女們聞知,莫不欣喜雀躍,她們終於擺脫“閑坐說玄宗”那樣的命運了。
中舉的盧渥,也接聖旨,娶到一位遣出的宮女。
洞房花燭,喜氣洋溢,燈光搖曳朦朧,新娘蒙著大紅蓋頭端坐床邊。看著新娘,他想起了那年在禦溝邊撿到的紅葉,他惦記著那位紅葉題詩的宮女,不知,她如今流落在何方?
他心系著紅葉的主人,不覺從箱底找出那枚紅葉,怔怔地端詳起來。
媒婆走過來:“新倌人,時辰不早了,得揭新娘的蓋頭了”。
他這才回過神來,忙放下紅葉,走向新娘,緩緩揭開紅蓋頭,看到了如清水芙蓉的,他的美麗新娘。
她含羞慢慢抬起頭來,目光,正觸及桌上躺著的那枚紅葉!
她情不自禁脫口而出:“流水何太急,深宮盡日閑,殷勤謝紅葉,好去到人間”。
“是你寫的?”他又驚又喜。
她點點頭,含情望著他,年輕的公子,正是她夢想中的郎君。
她淚流滿面,幽幽歎道:“盧郎,當時偶題詩葉上,隨水流去,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。”
他擁著她,兩人流下幸福的淚,知道了她名叫韓翠蘋。
紅葉,是他們一生的緣。
洞房內,紅色喜氣傢俱,紅色燭光,紅色的新人麗服,點綴這溫馨的地方。
然而,比這一切更紅的,該是那枚題詩的紅葉了。

這就是“紅葉題詩”的故事,紅葉為媒,締結連理,這段佳話,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。
古時被禁在深宮的宮女,不得自由,於是採取落葉題詩,以流水送出,祈望命運的轉機,類似這樣的,除了紅葉,也有寫在別的植物上。天寶宮人題在梧桐葉上的:“舊寵悲秋扇,新恩寄早春。聊題一片葉,寄與有情人。” 德宗宮人題于花葉上的:“一入深宮裏,無由得見春。題詩花葉上,寄與接流人。”她們用一片落葉,載著悠悠流水,遇著聖明的皇上,終於實現其美好心願。
流水寄心願,倒讓我想起了一首曾流行的小曲:
“泉水叮咚
泉水叮咚響
跳下了山崗
走過了草地
來到我身旁
泉水呀泉水
你到哪里去
唱著歌兒彈著琴弦流向遠方
請你帶上我的一顆心
繞過高山一起到海洋
……”
在開明的唐朝有許多這樣的故事。玄宗時,邊軍纊衣,都是制于宮中,有位兵士從短袍中得到一張紙條:
沙場征戍客,寒苦若為眠。戰袍經手作,知落阿誰邊。
蓄意多添線,含情更著綿。今生已過也,結取後生緣。
兵士將詩上交領導,領導忙呈于皇上,玄宗以詩遍示六宮,宣寫詩者無罪,於是寫詩的宮人終於站出來,稱罪該萬死,玄宗深憫之,便讓她嫁于那位兵士。
無獨有偶,一百多年後,僖宗年代,亦有相同的事情發生。皇上派人送過冬的戰袍,將士馬真在自已領到的戰袍中發現一枚紙包著的金鎖,紙上題著:
玉燭制袍夜,金刀呵手裁。
鎖寄千里客,鎖心終不開。
他便把金鎖和詩上交主將,主將連夜報告皇上後,唐僖宗採取了與前輩玄宗同樣的方法,將那位寫詩寄鎖的宮女,送到邊疆與馬真成親。
其實,也只是極少的宮女才有這樣的好命,不然,宮中物件全被寄光,宮中樹葉都被摘禿,皇帝後宮全亂了套。所以大多數仍是紅顏進宮,白髮老死于宮中。她們終日在深宮內,看著日月交替,星辰升落,除了風聲樹聲,還有誰來呢?只能是“小犬隔花空吠影,夜深宮禁有誰來。”於是淚濕羅巾,感慨“紅顏未老恩先斷,斜倚熏籠坐到明”。她們的苦悶鬱在心裏,不敢到處說,“含情欲說宮中事,鸚鵡前頭不敢言”, 怕廊前鸚鵡聽了去而惹禍上身。要麼夜晚無事就在院中閑坐,“天階夜色涼如水,臥看牽牛織女星”。坐久了,明月已西沉,霜落全身,只是呆呆地“卻下水晶簾,玲瓏望秋月”。縱有好夢,也被驚擾,“夢中正得君王寵,卻被黃鸝叫一聲”,唉,連美夢,也不得讓人安生地去做啊。
而皇上,面對如此眾多的宮人,個個豔美如花,每晚選哪個好呢?便抓耳撓腮,費盡心機,想出百般良策。或讓眾嬪們投金錢賭侍,誰點子正就誰侍寢。或皇上坐著羊拉的小車,從眾妃門前經過,羊停在誰的門口,就讓誰侍寢。或讓美人們頭上都戴著鮮花,捉只蝴蝶放飛到人堆裏,蝴蝶停在誰的頭上今晚就臨幸誰。或讓佳人們一齊集中,舉著團扇捉螢火蟲,一個個如奧運女將似的,誰身手靈活螢火蟲捉得最多,今晚就誰陪寢……
也真是難為了皇帝老兒,既要為國家大事費心,又要為後宮諸事絞盡腦汁。

扯遠了,咱們還是說說紅葉的事,紅葉為韓氏宮人贏得了一段美滿良緣。其實,歷來紅葉和紅豆一樣,一直與美好的愛情有關。
老早有部電影《等到滿山紅葉時》,片中有插曲《滿山紅葉似彩霞》,電影我不曾看過,插曲也沒聽完整,但光看名字,就詩意得很。歌中唱道:“滿山紅葉似彩霞,彩霞年年映三峽,紅葉彩霞千般好,怎比阿妹在山涯,手捧紅葉望阿哥,紅葉映在妹心窩……”
多麼濃情浪漫!想必由洞房之夜的盧渥與韓氏,手捧他們的紅葉來唱,別有一番情韻吧。
石評梅和高君宇的淒婉愛情裏,石評梅收到高君宇題在心形紅葉上的:
滿山秋色關不住,
一片紅葉寄相思
清冷幽淒的石評梅儘管深愛著他,卻拒絕了這種深情,以至於在高君宇逝後,她滿腔悲悔,握著紅葉,把剩下的淚流到君宇的墳頭,直到生命終結,不能來看他的時候。
依稀風吹落葉,依稀柳絮天涯,離巢燕子,含淚飛往誰家?鮮紅的葉兒,片片似血,一直在他們悲愴的戀歌裏飄零著。
韓氏用紅葉寄遠,讓現代人想起了漂流瓶,海的另一端,也許會有心心相念的人,不曾相逢,也不相識,一切皆由緣相系,天涯海角,前世就已註定曆劫的磨難。
紅葉浮於水面,也想起童年時玩的紙船,小小紙船,在清波里蕩漾,孩童的心思如朝陽初展。泰戈爾把自已的名字和村莊寫在上面,“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紙船,知道我是誰”。冰心則讓紙船“萬水千山,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”……
也許,我們每個人的心海裏,都有一隻這樣的紙船,航行在暗夜的海面,伴著若現的燈塔微光,駛向不可預知的港灣,不是嗎?

紅葉隨流水,心事寄遠方,遠方等待的,又是誰的誰?
回首處,生命的細微裏,可曾有紅葉載詩,流水訴情,已不重要,晴空裏飛鳥曾掠過,雖未留下翅膀的痕跡。一切,猶如雲煙,恍惚的瞬間,還飄渺於漫漫雲端,而愛與哀愁,已然走遠。
西山紅葉好,時節已近深秋,楓紅層層,想必香山的紅葉,此季,也必燃得如漫山彩霞了吧。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夏日的竹露荷風
——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懷辛大》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。
散發乘夕涼,開軒臥閑敞。
荷風送香氣,竹露滴清響。
欲取鳴琴彈,恨無知音賞。
感此懷故人,中宵勞夢想。

是一年夏天的傍晚,我在陽臺上品著花茶,看絢麗的流霞在西天隱現,歸鳥在雲中飛還,忽一陣晚風吹來,掀起了膝上的書,風吹哪頁讀哪頁,低頭一看,是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懷辛大》,這首雖不是孟詩中我最愛的,但猶喜其中的“荷風送香氣,竹露滴清響”這兩句。荷風,香淡細微,竹露,泠然清脆,暑熱中讀著這樣清涼的句子,覺心內塵躁頓消,明淨清爽,後來摘其中的四字“竹露清荷”做了網名。
我們來看看孟老夫子在這首詩中的小資情調。
夕陽從山邊西落,池塘上方的一輪明月從東方漸漸升起,迎著晚涼的風,頭髮隨意披散,開窗躺著,愜意而清閒。隱隱聞到風裏荷花的淡香,聽竹葉上的露珠滴在池塘裏,清心悅耳,這樣靜幽絕俗的境界,很想取出我的琴來彈,可是沒有知音來欣賞,心內頓起惆悵,多麼希望故人能來到我的身邊,共對水亭的明月清風啊,可能只是幻想罷了,還是回房,在夢中實現這一期盼吧。
離開長安的孟浩然,在鄉間的青山綠水中,找到了詩意的人生,面對夏日清景感念友人,悵惘不已。而現代人則沒有這麼縝密的心思,即便窗外美景如畫,但浮躁的心仍沉澱不下來去靜賞,若三五友人在一起,大熱天裏,更不會去彈琴說詩,早已躲在冷氣開得足足的房間裏搓麻將了。
總覺得古人比現代人要高雅有情趣得多,古時沒有現代人的優越條件,夏日炎炎時,無電扇可吹,沒空調可孵,他們便走向大自然,追涼風,濯清水,賞芙渠,水榭邊釣鯉魚,天空中弋高鴻,品茗吟詩,自有一番清涼天地。
蘇東坡在晁補之的揚州隨齋,見主人汲井泉置大盆中,漬白荷花,用清涼的井水灑在白荷花上,頓覺室內清微冰芬不濕衣,坐客翛然,無複有暑意,這樣的消暑方法既簡便又有詩意。《浮生六記》裏,沈複與芸娘並坐滄浪亭水窗,空中一輪清輝皓月,俯視河水波光如白綢,搖起輕羅小扇,看雲彩飛過夜空,這樣的納涼觀月,綿綿情意盡在其中。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,夜間避暑于摩訶池上,水殿微風徐來,暗香縈繞,兩人攜手看星河閃爍,直吹得冰肌玉骨清涼無汗,至三更仍意猶未盡,我想像不出摩訶池是怎樣的清澈冰爽,只覺這是神仙眷侶才有的境界。
孟浩然正是在夏日的南亭裏,在荷風的香氣裏,想著他的朋友辛大,明月清風無際,友誼深厚無邊。孟浩然是個謙和淡泊的人,許多友人與他交好,他和當時的王維、張九齡、王昌齡、李白等都是好友。他與王維的詩風相近,開拓了唐詩的一代田園之風,然而他的運氣遠沒有小他十二歲的王維好,王維一直做大官,他卻一直是個小老百姓,是個有人緣無官緣的人,想入世又好面子,也曾向張九齡舉薦,也應試卻落第,最終沒了做官的欲望,便回南山閒居。
一次他在王維官署作客,恰逢唐玄宗駕到,嚇得他欲鑽到床底下,正好被皇帝看見,命他獻詩,他不是靈活逢場之人,結果那麼多淡然清雅的田園詩沒有獻,吟的卻是《歲暮歸南山》,其中有兩句:“不才明主棄,多病故人疏”。玄宗當場很不悅,自已並沒有拋棄他,你孟老夫子根本不是真心來求仕,於是拂袖而去,孟浩然至此一生布衣,隱居故園鹿門。
孟浩然的詩恬淡清真,語出自然,正如他淡泊的性格一樣。他也愛酒,淡遠的性格中有著俠義疏豪的一面,李白對這位前輩的詩風和人品頗為折服,李白是當時很牛的一個人,能讓他看上眼的很少。李白曾贊孟浩然“吾愛孟夫子,風流天下聞。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雲”,描繪出孟浩然的脫俗儒雅的形像。送孟浩然去廣陵,惆悵地看著江水“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“,深濃的友情造就了李白的這首千古名詩,可見他們之間的特殊感情。李白與杜甫也交好,杜甫為李白的詩才和超逸風采所仰慕,終身追隨並牽念著他。敬佩他“白也詩無敵,飄然思不群”,李白被謫,杜甫夢裏是“故人入我夢,明我長相憶”。李白朋友多,到處游仙、任俠,杜甫窮困潦倒中仍盼著與他“何時一樽酒,重與細論文”,然而,杜甫憂愁沉重的性格遠遠跟不上詩仙飛揚飄逸的灑脫,想與他常聚只能是奢望。
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,李白和王維同歲,文才相當,又同是孟浩然的好友,但人們卻找不到李白與王維友誼的記載,這裏有個隱秘,因為兩人同是玉真公主的情人!李白剛到長安時,經元丹丘介紹,由玉真公主推薦,封他為翰林學士,他與玉真公主在道學上又同有共鳴,兩人因而互賞。王維有才貌,精書畫擅琵琶,在玉真公主眼裏風流蘊藉如臨風玉樹,也深為愛慕。李白吸引玉真公主的是本性桀驁不馴,浪漫多情,不像王維那樣靦腆,因而玉真公主有時無暇顧及王維。但李白愛醉酒,常爛醉如泥,在公主眼中不如王維的空靈脫俗和清俊細膩,於是偶爾也冷落李白。所以兩個情敵之間,哪能沒有爭風吃醋的心態呢?
還是回到孟浩然上來,他的人生沒有大起大落,也沒有絢麗輝煌的瞬間,在唐朝詩人中,沒有誰比他的人生更平淡了,由於這種簡單的經歷,因而讓他能靜下心來融入到大自然的深處,與一草一木,一溪一雲共細語。用清閒淺淡的文筆,把人們帶入到幽靜清曠的山水田園裏,讓勞頓的心洗去浮躁,覺得白駒過隙的生命中至少還有如此清靜所在。
孟浩然在夏日的南亭裏感懷辛大,他還在另一處等過另一個友人,那就是在業師山房等丁大,友人未至,他寫下了一首《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》,這首讓我更為喜愛:
夕陽度西嶺,群壑倏已暝。松月生夜涼,風泉滿清聽。
樵人歸欲盡,煙鳥棲初定。之子期宿來,孤琴候蘿徑。
“松月生夜涼,風泉滿清聽”,這種馨涼幽絕的寧謐,感謝我們的田園詩人孟浩然創造了它,我每每想起這兩句,頓覺心內幽然純淨,恍如進入一個明朗純美的天地。
等友人不至,他並不抱怨急躁,而是慢慢流連,抱琴靜候,這種閒靜風範也只有高雅閒適的古人才有。想起丘為在西山尋隱者不遇,“興盡方下山,何必待之子”,感悟到主人清雅寧靜的情趣足矣。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,船行一夜才達,但並未進去,他“盡興而返,何必見戴”,是一種高情的逸致。試問當今庸碌的現代人,有誰還能保持這種心境呢?

孟浩然在田園山水中度過了平淡的一生,最後病逝在故鄉溫暖的懷抱裏,比起那些漂泊在異鄉的遊魂,要幸福得多。
也感謝大唐王朝,沒有讓他軒冕加冠,濁於官場,始終讓他有一顆淡遠清寧的心,使後代人得以品到他“泉流石上,風來松下”之韻的田園詩。
“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芬芳”,我們默念著青蓮居士的句子,感懷來自大唐盛世的孟浩然,人們不會忘記,唐詩熠熠明燦的星空裏,有你曾綻放過的刹那芳華。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故國重歸淚夢中
——李煜《子夜歌》

人生愁恨何能免?銷魂獨我情何限!故國夢重歸,覺來雙淚垂。
高樓誰與上?長記秋晴望。往事已成空,還如一夢中。

我第一次聽鄧麗君《淡淡幽情》專集裏的那首《幾多愁》: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,深深感動於那憂傷的旋律,淒婉清麗的小詞,於是在時光的詞場裏,邂逅了南唐後主李煜。
人生愁恨何能免?李煜的一生,實在是命運捉弄了他。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,壓根兒沒想過要去當皇帝,他無意于宮闈爭鬥,只是醉心於詩詞書畫,博覽群書,整日裏與馮延已等人作詩吟詞,過著自由文人風流才子的逍遙日子,然而命運偏偏把他推上了皇帝的位置。其他的幾個哥哥早卒,大哥弘翼擁權,引起叔父景遂不滿,弘翼便把景遂毒死,不久弘翼自已也死了。沒有了人再來爭奪,在李璟病亡後,這頂他不情願的冠冕,便緊緊地箍在了李煜的頭上。
雖是一國之君,可李煜骨子裏的文學浪漫興趣仍濃,許是和他老爹的遺傳有關,李璟文才也頗優,留下了“細雨夢回雞塞遠”、“丁香空結雨中愁”等佳句,他在南唐走下坡路時撒手西去,畢竟國還未亡,留下了這個爛攤子丟給兒子。李煜坐上龍椅之時,南唐正風雨飄搖,大廈將傾,他無治國手段,也無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,只是偷安一隅,沉溺於歌舞歡娛,鍾情于精緻文化的貴族品味追求,也註定了他悲劇的人生。當兵臨城下,宋軍炮火響徹金陵,他只有肉袒出降,揮淚對宮娥。來到宋地,作為降王忍辱偷生,自尊殆盡,妻子小周後也羞憤遭辱,兩人常抱頭痛哭,他卻無能為力,只有以酒買醉,終日以淚洗面,苟且偷生。在宋太祖後,宋太宗即位,終於以一杯牽機毒藥,結束了他痛苦的人生。
我們替李煜惋惜,他若不生在帝王之家,即便在家道殷實之戶,也可盡情揮灑他的藝術天賦,在悠閒的光陰裏塗抹絢麗之花,如後來的晏殊之輩,然而人生,又怎能由自已隨意抉擇呢?
古來許多君王很有才,唐玄宗就是個著名的音樂人,出色的作曲家,常自譜曲讓宮女們舞樂翩翩。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眾人所知,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最初創制者是南陳的陳叔寶,陳後主也是耽于詩詞縱樂,最後國亡時,與寵妃張麗華躲到井裏,被隋軍發現用籃子提上來,真是狼狽之至。隋煬帝楊廣,荒淫奢侈,卻能寫出“暮江平不動,春花滿正開, 流波將月去,潮水帶星來”這樣清新空靈的詩句。宋太宗毒死李煜時,他絕沒有想到,多少年後,他的一個後世子孫也受到了同樣報應,那就是宋徽宗。宋徽宗趙佶是個頗為有名的畫家、書法家,他擅畫花鳥,獨創瘦金體,書畫方面有很大造詣,在政治上卻無能。身為國君,還偷雞摸狗,從皇宮挖了一條地道直通妓院,去私會名妓李師師。他還喜歡踢球,愛好古玩玉器等。後來國亡被金兵俘去,受盡折磨侮辱至死。在金國,他也曾如李煜一樣慨歎“天遙地遠,萬水千山,知他故宮何處?”。李煜受降在宋兵的船頭上揮淚:“四十年來家國,三千里地河山”,趙佶在金地則淚噓:“家山回首三千里,目斷山南無雁飛”,多麼相像的巧合!這是當初他的祖輩宋太宗處死李煜時,所萬萬沒有想到的。
其實,許多有才的皇帝,若放下他那身為帝王的威嚴面具,也有其率真的一面。曹丕在爭奪繼承權問題上處心積慮,但在文學上也有相當成就,是建安時文壇領袖。他和當時建安七子中王粲交情很好,王粲死後,他帶著眾人到墓地憑弔,知道王粲生前愛學驢叫,曹丕便學起驢叫,眾人跟著學驢叫,於是王粲的墓前響起一片驢叫之聲,悠悠驢鳴,此起彼伏,飽含著曹丕和王粲之間的深厚情義以及他率真可愛的一面。
然而皇帝與浪漫文人,畢竟是兩個不能相交的路途,治理國家,沒有鐵腕手段,沒有運籌惟幄的政治遠謀,王臣們怎可信服,外敵怎不覬覷,這豈是骨子裏充滿幻想的藝術文人所能勝任的?
李煜正有著這樣的弱點,也是他所不能改變的命運悲劇。
我們再來看他的詞,他前期的詞受晚唐花間派的影響,值江南繁盛之際,宮廷生活的閒適,讓他寫盡了風流繾綣與溫軟香馨。“爛嚼紅茸,笑向檁郎唾”,是大周後的嬌豔風流,“剗襪步香階,手提金縷鞋”是小周後的可愛嬌羞。“鳳簫吹斷水雲間,重按霓裳歌遍徹”,是樂聲中宮娥們光彩照人的舞姿。這位充滿藝術氣質的君王,並會營造美麗浪漫的氣氛,奢華至極。與大小周後的愛情真誠不矯作,大周後染病,他衣不解帶陪伴,大周後病逝後,他竟要跳井殉情,自古皇帝殉皇后的真是少見。與小周後的相愛,有著孩子般的天真自然。如與小周後舉行婚禮時沒有雁,他就抱著個大白鵝代替,可見在帝王中是一個少見的真性情之人。
而後來的亡國之痛,思鄉情深,讓他的詞充滿愁鬱淒婉,煙水迷離,字裏行間以血淚吟成。他滿腔的離恨,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;歎人生常恨流水長東,匆匆的林花帶不走寒雨晚風的離愁;獨上西樓無言望月,心內愁思鎖在冷寞的清秋;憑欄處,流水落花江山已逝……
後期的每首詞中都彌漫著幽寂淒絕,傷不自勝。所以相比而言,人們更喜歡他的後期之作,情詞淒婉,明朗自然,境界開闊而深沉,正應了那句“國家不幸詩家幸,話到滄桑語始工”。
他錯生在帝王家,文學中他高為詞帝,而在歷史的長河中,亡國之君的帽子,永遠扣在了他的頭上。
愁與恨,時刻交織在這個亡國君主身上,品味著淒涼與落寞,魂魄恍惚中,他在秋日晴空裏登樓遠望,故土遠離,煙水茫茫,故國重歸的夢,在淚水裏永遠回不去了,而往事,已空如一夢。
日思夜愁,以淚洗面,七夕之夜,他含淚寫下“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”的悲痛之作,喝下了宋太宗的毒酒,這一天,是他四十二歲的生日。

生於七夕,死於七夕,可這個乞巧之日並未給他帶來巧轉的好運。李煜,我也只能同多數後代人一樣,替你惋歎一聲:“做個詞人真絕代,可憐薄命做君王”!





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南風吹夢到西洲
——南朝樂府《西洲曲》

憶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。單衫杏子紅,雙髻鴉雛色。
西洲在何處?兩槳橋頭渡。日暮伯勞飛,風吹烏臼樹。
樹下即門前,門中露翠鈿。開門郎不至,出門采紅蓮。
採蓮南塘秋,蓮花過人頭。低頭弄蓮子,蓮子青如水。
置蓮懷袖中,蓮心徹底紅。憶郎郎不至,仰首望飛鴻。
鴻飛滿西洲,望郎上青樓,樓高望不見,盡日欄杆頭。
欄杆十二曲,垂手明如玉。捲簾天自高。海水遙空綠。
海水夢悠悠,君愁我亦愁。南風知我意,吹夢到西洲。

每次讀《詩經》,讀《樂府詩集》,讀《古詩十九首》,都有種恬靜清涼的感覺,喜歡的是那種朗朗上口,不加潤飾朴拙天然的意趣,就好比原野裏盛開的野菊,陽光照著它,微風拂著它,混合青草的幽香,一直輕爽地吹到人的心底裏去。古人們在勞作之餘,對著藍天大地江河,盡情歌唱心中的憂傷喜悅和愛戀,人人都是歌者,個個都是詩人,簡約而率真,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,正如啟功先生所說:“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,唐詩是嚷出來的,宋詩是講出來的,宋以後的詩是仿出來的。” 這話確實很對。
初讀《西洲曲》中的句子,是高中時學到朱自清先生的《荷塘月色》,很是喜歡那幾句:“採蓮南塘秋,蓮花過人頭。低頭弄蓮子,蓮子青如水。”想像碧葉萬傾的荷塘中,淺笑低眉的採蓮女,小舟從藕花深處駛過,伸出纖指,輕采下一朵朵紅蓮,歌聲飄揚,湖面層層漣漪,撫弄著蓮子,女兒家的心事,如同湖水一樣清純。
覺得採蓮是一種很有情趣的事情,始終記得那些青蔥歲月,在夏日中午最熱的時分,太陽當空高掛,宿舍門前荷塘裏的蓮花正豔,便有同學偷偷出來,很大膽地坐在長木盆上。雙手作槳,劃水前去採摘荷花,我膽怯終是不敢,只有坐岸上看那情景並回味此詩。
於是,我總在想,西洲,是怎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呢?
那穿著杏紅衫有著烏亮秀髮的女子,想起了心上人,折梅寄往江北,西洲在何處?天色已晚,伯勞鳥飛向遠方,晚風吹動烏臼樹嘩嘩地響,站在門前望啊望,沒有等到心上人,還是到南塘採蓮打發時光吧,南塘的秋色已濃,看著手中蓮子青如水,蓮心紅恰如一顆思念的心。想念心上人卻沒歸來,倚在青色欄杆邊,仰望長空,想問天上的飛鳥可知他的消息?海水蕩漾顯出一片深綠,搖出你我的愁緒,請南風把我的夢吹到西洲,把我綿綿的思念,說給心上人來聽。
不知為何,每次讀到“海水夢悠悠,君愁我亦愁。南風知我意,吹夢到西洲”,總是心旌搖盪,如此深情直白的句子,讓人淚盈。兩人雖相隔千山萬水,可是共對一輪明月,共拂一縷清風,那份銘心的幽怨相思,在風中瞬間傳達,沒有距離,不曾阻礙,只有風兒解人意,把這一切,輕輕送到他(她)的身旁。
也許李白的那句“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直到夜朗西”,化用它而來吧,這樣的句子,帶著幾分惆悵感傷,總讓人回味不已。
折梅寄遠,採蓮相思,日照新妝風飄香袂,女子勞作時帶著相思和悵惘之情,化作民歌,有種別樣的美。一組鏡頭從我們眼前緩緩呈現,《詩經》裏,田間采薇,河邊采荇,山崗上摘卷耳,邊采邊唱,望穿秋水,始終不見心上人,便感慨“未見君子,我心傷悲”。這種思念靜靜流露,毫不做作,如清新淡妝和濃粉豔抹相比,更是來得自然純樸。
與此有同樣意境的,是《古詩十九首》裏,我很喜歡的那首《涉江采芙蓉》:
涉江采芙蓉,蘭澤多芳草。
采之欲遺誰?所思在遠道。
還顧望舊鄉,長路漫浩浩。
同心而離居,憂傷以終老。
江面芙蓉盛開,朵朵含露帶愁,綻放的是哀傷,江水東流,遠道漫漫,撒向遠方的思念,猶如蒲公英的種子,飄飄揚揚,落在何處?心,終無一個定所。


她還在深秋的南塘裏凝望,玉樣明潤的雙手捧著蓮子,蓮心知為誰苦?淚水灑落湖面,照見一張憂傷的面容,今夜的南風,你可否能把我數不盡的相思,吹往魂縈夢牽的西洲,帶到他的身邊?
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,夢裏是甜美的光輝,為她所吹的那縷風,肯定的,是向難忘的西洲。
海水空綠,君愁我愁,同心離居,憂傷終老,今人古人,同樣感懷。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明月彩雲共相思
——晏幾道《臨江仙》

夢後樓臺高鎖,酒醒簾幕低垂。去年春恨卻來時,落花人獨立,微雨燕雙飛。
記得小蘋初見,兩重心字羅衣。琵琶弦上說相思,當時明月在,曾照彩雲歸。

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杯了,他握著綠玉酒杯,又斟滿了它,倚在窗前,看青色藤蔓在風中伸展。斜陽的影子一點一點地透過雕花窗格,灑在琥珀色的酒裏,微微蕩著,一圈圈地漾開,他若隱若現地看到那個美麗的臉龐,在向他笑,眼眸流轉,情意深深。
“小蘋,我的小蘋……”他喚道。
酒杯中的笑臉卻不見了,依舊映著窗外夕陽的微光。
他知道,也許他真的醉了,什麼都記不起,卻滿腦子都是她的影子。
他在室內一遍遍徘徊,又徒然地坐在竹榻上,放下酒杯,卷起深紫的幕簾,他要讓孤寂隨風飄走。仰起頭,淡藍的天空飄過輕紗般的雲朵,哪一朵才是她呢?
“小蘋,小蘋……”他對著天空高聲呼喚,卻驚走瓦棱上的一對燕子,它們撲著翅飛遠了。
什麼回音也沒有,窗外依舊綠蔭深濃,盛開的花已已凋了許多,好像又是去年暮春清柔芬芳的氣息,他深吸了幾口,淚水慢慢盈滿眼眶……
那個暮春的午後,星星點點的細雨灑在庭院的花間,各種醉人的清芬撲面而來。春日的酒宴上,他剛剛坐定,便看見她抱著琵琶,低頭穿過花徑輕輕走來。
她抬起頭,四目相對,那是怎樣清澈的眼神啊!比山間溪水還要清亮,顧盼流轉,滿潭都是柔波。她穿著淡黃織錦緞的心字羅衣,描著蘭草清雅圖案,領口低垂著心型的瓔珞結,當她坐下時,絲結便輕輕搖動。
他知道掉進那一泓明淨的秋水裏,上不了岸。
他只是看著她微笑,微笑,好像旁邊沒有任何人。
一朵紅雲飛上她的臉,她撲閃著大眼睛,伸出如蔥纖指,撥起琵琶弦,輕啟朱唇唱起來。
她的聲音柔情婉轉,如春風吹過初展的花,朝陽朗照碧綠的原野,把人心內的愁結一點一點地消融掉,並慢慢舒展開。
她也不時地向他這邊羞澀地看一眼,並連忙垂下長睫毛,粉色臉兒如桃花染暈。他注意到,她頰邊那個酒窩盛滿柔情,他情不自禁地沉醉了。
她唱了一曲又一曲,從午後直到月上柳梢,枝頭的花瓣落滿她的全身,也全然不覺。只有她,依舊笑意甜甜,以不變的姿勢彈著琵琶,他讀懂了她弦中滿載的相思,無限的情意。
那天他不知喝了多少,一杯接一杯,甘醴如飴,美酒沒有醉倒他,卻醉在她醇酒般的柔情裏。
他只是深情地看著她,好像世間只有他們倆,她的笑容更深,他的醉意也就更深……
月亮從相國府的花園上方緩緩升起,園中花香更幽更濃,眾人陸續離席,她懷抱琵琶站起身,將隨主人歸去了。
“小蘋……”他輕聲喚她,她回過頭來,他注意到,她臉上的淚珠,從兩泓清泉般的大眼睛裏慢慢滑落下來,含著千種哀怨萬般離情。
“小蘋,小蘋……”,他連聲叫她,卻看到父親嚴厲的眼神。他知道,她只是一個歌女。
當他再去尋她時,滿園寂寂,明月朗照著他滿腹的深情與相思,夢般淒迷。她,在琵琶聲裏,如彩雲一樣飄遠了。

慢慢合上書本,桌前一杯清茶已涼,悠揚的琵琶聲猶迴旋在耳際。品著晏幾道的這首《臨江仙》,想像不出身穿心字羅衣的小蘋有著怎樣的美麗,但能感受到小山的深深幽怨與惆悵。殊不知,他的感慨與愁惘,無意間填作小令,卻給後人留下無限美好的回味。
就這樣定格這幅畫面吧,讓宋朝失意的他,依舊倚在斜陽的軒窗前,吟著淒美的詞,品著淒涼的酒,念叨他心中永遠的小蘋。
今晚的月華如水,今夜的白露成霜,我也在紙上反復寫著:“當時明月在,曾照彩雲歸”……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月夜松風清歌揚
——李白《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》

暮從碧山下,山月隨人歸,
卻顧所來徑,蒼蒼橫翠微。
相攜及田家,童稚開荊扉。
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。
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
長歌吟松風,曲盡河星稀。
我醉君複樂,陶然共忘機。

多年前,我在席慕蓉的詩中讀到這樣的句子:“回顧所來徑啊/蒼蒼橫著的翠微/這半生的坎坷啊/在暮色中竟化為甜蜜的熱淚”。於是,特別地喜歡“回顧所來徑,蒼蒼橫翠微”這幾個字,品了又品,意猶未盡,一種淡遠寧靜的感覺縈在心間。想像著,那翠微,該是怎樣黛青色的山呢?孤陋的我,直到近幾年才知是李白詩中的句子。
一直認為李白的詩,多是那種飄逸豪邁,上天入地,白雲從空,馳騁千古的浪漫風格。細讀他的作品,才知他不愧為詩中大家,也有許多婉約細膩的手筆,如“卻下水精簾,瓏玲望秋月”、“當君懷歸日,是妾斷腸時”、“我欲醉眠君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”、“天長地遠魂飛苦,魂夢不到關山難”、“相思相見知何日,此時此夜難為情”、“妾發初覆額,郎騎竹馬來”、“平林漠漠煙如織,寒山一帶傷心碧”……
這首《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》,有王維孟浩然田園詩清新幽邃的氣息,如一幅清淡空靈的圖畫,慢慢展現在眼前。品此詩,就像讀一篇優美的散文,不知不覺,把自已融進唐時那美麗的田園風光裏。
暮色降臨在碧色的青山,天邊緩緩升起的那輪圓月,隨同我一起漫步在山林,回頭看看下山的路,青黛色的山巒橫在天邊。一片蒼茫朦朧。明月送我走進友人的鄉舍,活波的孩童打開了竹蘺門。穿過長滿翠竹的幽深小路,偶有長到路面的藤蘿拂過我的衣裳,大自然的清爽氣息漫過久違的心底。我們在月下且歌且飲,松濤陣陣,歌聲與松風聲交織在一起,回蕩在寂靜的鄉村。銀色月光如流水般瀉下來,周圍的景致朦朧而飄渺。幽藍的天空裏,星河清淺夜已深,我們沉醉我們高歌,請忘記一切煩囂吧,讓歡樂時光,永遠為我停駐!
多麼唯美的畫卷!沉浸在其中,心會如清溪般明淨澄澈。“暮從碧山下,山月隨人歸, 卻顧所來徑,蒼蒼橫翠微”,這種細緻抒情的語句,細細咀嚼,就會感覺滿口清香韻味悠長,會想起我們行走在人生的某個路口,忽然回首來時的路,總會帶著幾分感動與迷惘。
也讓人腦海裏定格這樣一幅溫馨畫面:在將暮未暮的山坡上,清涼的晚風裏,一位裙袂飄飄的少女,手摘三兩朵幽香野菊,對剛剛在夕陽下路過的山徑,頻頻回望,那清澈的眼神,柔和的微笑,在初升的山月下,融進了朦朧浪漫的氣息,真是美得妙不可言。短短幾句詩構勒出如此純美境界,似一個溫婉女子的手筆,誰能想到出自豪爽的詩仙筆下呢?
李白喜歡月亮與美酒,在他的筆下它們變得既可愛又富於神韻,這是與他奔放自由的性格分不開的。他有著一顆積極入世之心,願效國輔弼,“功成謝人間,從此一投釣”、“待吾盡節報明主,然後相攜臥白雲”,是他當初的志向。然事非所願,文人的性格哪能與王公大臣們相周璿呢?其結局可想而知,當他失望地離開長安時,心內仍明朗高傲,仰天大笑不為蓬蒿之人,從此棲息於大自然,與友人在青山綠水裏縱酒歡歌,繼續詮釋他的快樂人生主題。
他的快樂感染著所有讀此詩的人,由此,我想到了比他小十一歲的杜甫。同樣,他也是與友人相逢置酒,在鄉舍燈燭下敍談,卻沒有李白的此種情調,他當時是“十觴亦不醉, 感子故意長,明日隔山嶽, 世事兩茫茫。”那種憂愁深重的感傷,在長噓慨歎中緊攫著人的心,怎會有李白松下暢飲共陶然的灑脫呢?

還是羡慕唐朝那個美好的月夜,李白盡情地與知已醉歌歡談,傾聽松風拂過山谷,偶有兩人會心的微笑,靜默的瞬間,可以聽得到松子落地的聲音,夜露滴草的聲音,忘了今夕是何年。那麼,詩仙,可否允我靜坐一旁,托腮凝聽你們暢語高歌,不擾雅興。那時的我,定會含笑不語,只是深深地,深深地沉醉在月下美麗的詩風詞韻裏。
是的,如果可以,我願意回到唐宋。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窗前愁聽芭蕉雨
——李清照《添字采桑子》

窗前誰種芭蕉樹? 陰滿中庭; 陰滿中庭, 葉葉心心、舒卷有餘情。
傷心枕上三更雨, 點滴霖霪; 點滴霖霪, 愁損北人、不慣起來聽!

芭蕉,是一種詩意的植物,多植在南國庭院的階前窗下,它葉闊綠嫩,枝高秀美,夏日的薔薇風吹過,芭蕉葉迎風招展,裝飾了窗前一片綠蔭。古人也有在芭蕉葉上題詩,以顯高雅,或芭蕉樹下置石凳午間小睡,涼風送爽,沁綠宜人。
然而,芭蕉與雨聯繫在一起,就多了幾分悲涼淒清之音。靜寂的雨夜,輾轉難眠,聽窗外瀟瀟苦雨,滴答地下,一聲聲敲打在芭蕉葉上,不斷地重複,沒有停歇的時候,綿長的愁緒,隨著雨打芭蕉的聲音,更重更深。
易安居士便是在這樣的雨夜,對著昏黃的孤燈,形影孤單,孤苦無依。南渡的她,客居在異鄉的江南,想起被占的北宋故土,想起嗅青梅的少女時代,想起沉醉亭溪的青春歲月,及與夫君共賞金石、雅好詞章的幸福時光……那些回憶像夢一樣都已遙遠,如今,只有她獨自如飄萍,落魄異鄉,辛酸浪跡,想起這一切,怎能不淚水潸潸?
是誰在窗前種下這棵芭蕉樹?綠蔭遮滿中庭,清涼陣陣,蕉葉舒展蕉心捲曲,映著綠窗紗,是那樣萬般清新詩意。可是啊,到了這淒清的雨夜,聽著雨打芭蕉的淒涼悲音,枕上的傷心淚,到三更時仍流不盡,窗外的雨聲滴不停,我的愁緒如雨絲萬縷,還是別種下這顆芭蕉,讓我這個體損神傷的北國人,再也無法聽下去了!
李清照的這首《添字采桑子》,沿襲了她後期憂傷哀婉沉重的詞風。靖康之亂後,她和趙明誠顛沛南下,後趙明誠離世,她又攜古器文物追隨朝庭,心力憔悴,亡國之恨,喪夫之哀,終日圍繞她的,那就是一個字:“愁”。
靜夜裏,芭蕉滴雨引愁緒,詩人眼裏的芭蕉,蕉葉層層裹著蕉心,正如包著縷縷愁緒,更何況在淒清的雨夜呢?
“何處合成愁?離人心上秋。縱芭蕉,不雨也颼颼”是吳文英的愁。“閒愁幾許,夢逐芭蕉雨”,是葛勝沖的愁。“簾外芭蕉三兩窠, 夜長人奈何?”,是李煜的愁。“一夜不眠孤客耳,主人窗外有芭蕉”,是杜牧的愁。“芭蕉不展丁香結,同向春風各自愁”,是李商隱的愁。“一聲梧桐一聲秋,一點芭蕉一點愁”,是元人徐再思的愁……
婉約才女李清照,比起他們來,她的愁以《采桑子》這個詞牌填出,更多了幾分哀婉清麗。采桑子,想起江南清新的春天裏,長滿桑樹的原野,想起《陌生桑》中那個美麗的女子羅敷,所以它也叫《羅敷媚》,還叫《醜奴兒》。一美一醜,俏佳人配傻小子,真是憨樸有趣。這個詞牌韻律感強,疊句重韻,一唱三歎,富有音樂節奏美和很強的感染力。
我非常喜歡這個詞牌,如辛棄疾的“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,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”、呂本中的“恨君不似江樓月,南北東西,南北東西,只有相隨無別離”、納蘭容若的“誰翻樂府淒涼曲, 風也蕭蕭,雨也蕭蕭, 瘦盡燈花又一宵”、以及毛澤東的“人生易老天難老,歲歲重陽。 今又重陽, 戰地黃花分外香”……
一千多年前,夜深臥聽風吹雨的易安,沒有聽過廣東民樂《雨打芭蕉》,不然,伴著淒涼的絲竹聲,愁眉緊蹙,不知又有多少愁緒從她的筆端湧出?

雨聲繼續滴答,愁思已斷腸,我想試問捲簾人,明早窗外的芭蕉,是否如故園的海棠,依舊綻出柔嫩新綠?可是啊,家國已離我千里萬里,只想用淚水,載著滿懷的悲愁,駛向我遙遠的大宋故國。
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西風裏的惆悵影
——納蘭容若《浣溪沙》

誰念西風獨自涼,蕭蕭黃葉閉疏窗,沉思往事立殘陽。
被酒莫驚春睡重,賭書消得潑茶香,當時只道是尋常。

《浣溪沙》這個詞牌被詞人們填寫的很廣。年少時,對晏珠的那首《浣溪沙》“一曲新詞酒一杯”的印象頗深,私下認為,此詞當為《浣溪沙》的代表作。夕陽西下,眾芳零落,光陰消逝,傷春惜時的感懷躍然紙上,當時品味,摻有幾分少年不愁滋味的悵惘。
近讀納蘭的這首泣血之作,則有一種傷徹肺腑的淒婉,一直痛到心底。
深秋到了,一年西風又涼,吹落了滿地黃葉,葉片飛舞,鋪滿庭階,敲打著緊閉的軒窗。殘陽如血,想當初,我們曾在窗前吟詩賞月,看雲聽風。春日醉酒酣眠,你細心相陪,我們也曾學易安夫婦的賭書潑茶,你嬌美溫婉的面容在春風裏,如初開的芙蓉,讓我沉醉。當時認為很平常的歲月,如今只能成為永恆的傷心回憶。天人永隔啊,斜陽裏,只有我孤零零的身影在徘徊,淚水悄悄流到心裏,哪里,可以找尋到我們昔日的美好時光?
納蘭容若雖出身滿洲貴族,但婚姻上也是媒酌之言,可幸運的是,妻子盧氏美麗溫柔,琴棋詩文俱通,既是他的伉麗,也是他的紅顏知已,倆人相攜度過神仙般的難忘時光,盧氏卻不幸早逝。痛失愛妻,納蘭癡情,夜夜淚水潸然,對她的摯愛與眷戀,天上人間永相知。
納蘭是個至情至真的人,對亡妻的悼念之詞,字字句句,用淚血織成,充滿了繾綣與深情。其實,歷史上悼亡之作很多,如潘嶽《悼亡詩》中的“如彼翰林鳥,雙棲一朝只”、元稹《遣悲懷》中的“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”、蘇東坡《江城子》中的“十年生死兩茫茫”,賀鑄《鷓鴣天》中的“梧桐半死清霜後,頭白鴛鴦失伴飛”……
還有詩經裏那首《綠衣》:
綠兮衣兮,綠衣黃裹。心之憂矣,曷維其已!
綠兮衣兮,綠衣黃裳。心之憂矣,曷維其亡!
綠兮絲兮,女所治兮。我思古人,俾無訧兮!
絺兮綌兮,淒其以風。我思古人,實獲我心!
讓人仿佛看到一位癡心的男子,捧著妻子曾穿過的綠衣,淚流滿面:“綠外衣啊綠外衣, 綠外衣裏是黃衣。 心憂傷啊心優傷, 憂傷何時才停止……”這首《綠衣》,也讓我想起那首英國民歌《綠袖子》,君王愛上了一位穿綠衣的平民的女子,但卻未得應允。他每天都在想著戀人,並令宮廷上下都身穿綠衣, 但直到他死去,他的戀人也未到來。
也許是因為對納蘭,及對納蘭詞的偏愛,在我的內心深處,這首《浣溪紗》在眾多悼亡詩中如最亮的那顆星,醒目地跳躍,在深藍的夜空中熠熠生輝,一直難以退出我的思緒。
“誰念西風獨自涼”,三百年前那個惆悵身影,孑立在斜陽深處,是在沉思往事,還是哀歎天上的辛苦月?
就像一首歌中所唱:“我望見了你呀,你可望見了我,天遙地遠息息相通……”
癡情的公子,盧氏有此夫君,天上飄泊的魂靈,定當含笑安息。

西風愁起,天氣轉涼,你的幽魂,飄在何方?往事難忘,讓我哀傷,天上人間,永遠凝望。
感君深情,我已遠離,不能與你終身相執,願銜恨為月,夜夜月圓,白雲深處,照你憂傷面容,聽你輕聲吟詠。請拂去飄落的黃葉,打開落塵的軒窗,今夜,我的魂魄,沿著月華朗照的窗櫺,趕赴夢中,與你相會。









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

【莫愁湖畔荷樣的輕愁】

是曉霧迷散的時候,莫愁湖的荷花映著晴明的天光,在朝霞裏或含苞或初展,湖畔靜寂,唯有一湖荷花,與我相顧無言。
湖畔石凳苔痕猶涼,垂柳拂起絲絲漣漪,攪碎滿湖荷葉倒影,華蓋似的綠葉隨著晨風,在水面與水底同時飄搖,天空的雲影與荷影相融相疊,分不清,是不是那成片綠雲,在水裏慢慢移遊?
盛開的荷不是很多,只有滿眼的碧葉,佔據了視線的大部分。綠綢緞似的雲錦上,擎著幾朵孤零零的荷花,粉色的瓣,從梢到頂端的粉紅,顏色漸濃漸深,如絹花輕染,襯著淡藍的天色,構勒出一幅明朗的晨韻圖。
纖姿亭亭的荷旁,躺臥著慵懶的淡黃睡蓮,厚綠的小圓葉緊貼水面,葉脈分明,在水波裏輕飄蕩,它自在地閑臥,與秀逸的荷花相對望,這晨風裏的私語,唯有荷懂,花懂,水底的遊魚懂。
湖畔行人稀少,鳥們也剛醒來,白玉欄杆的小石橋上,還散落黎明的夜露。靜倚橋頭看著這一切,在荷的清芬裏,心境本應最是閒雅的,可當這一片恬靜清空的美景歸我獨享時,不知為何,卻有一種莫名的憂愁侵襲我。
冥然神思中,想到了,因為,這裏是莫愁湖。
莫愁,想到這個名字,淡淡的憂傷頓時湧上心頭,隨著荷的淡香芳蹤一陣陣飄來蕩去。
於是,來到賞荷廳,又看到了荷花池裏,那尊漢白玉塑像的她,來自中原牡丹之都的莫愁女,手挽桑籃、長裙曳地,如淩波仙子飄逸在水中央。
她的身旁,有白色、粉色、黃色的荷花相陪伴,只有不染塵的荷,最能代表這位心性高潔的女子,明淨的水面,倒映她清麗的容顏。誰謂含愁獨不見,更教日月照流黃,在水一方的佳人,千年的心事有誰明瞭?
她已在這裏站立許多朝代了,眉睫深鎖,一雙如怨如訴的眸子,似在向注視她的人,輕訴她的不幸與無限哀愁。
“河中之水向東流,洛陽女兒名莫愁……”故鄉的牡丹幾度開落,金陵的荷香依然芬芳,清澈的湖水埋藏了洛陽女兒,化作滿湖碧荷,於微風裏哀歎滿腹的愁怨。
各色荷花族擁著她,安然而寧靜,我,仿佛也化成了一朵荷,在這無人的境界中,與她對語。
“你來了?”她淚光盈盈。
“是的,我來了,靜靜地走向你。”我含笑。
此時,七月的晨光裏,只有我,她,還有滿湖的荷,以及晨風中飄過的一縷輕愁,深深地,深深地彌散在莫愁湖畔。

【桃花扇底不盡的悲情】

來到媚香樓,已是燈火初上的時分。
它的對面是烏衣巷的王謝故居,當年夕陽下堂前燕子曾頻繁飛來,朱雀橋邊野草閑花遍開。王謝故居高高的門樓昂立著,在夜色中仍很醒目。而“蘭有國香,人服媚之”的媚香樓——李香君故居,若不細尋,便會匆匆略過。
夜風裏,紅色燈籠在灰色門簷旁無聲飄懸,似在飄著六朝古都,秦淮煙雨的如煙舊事。
從朱漆的大門走進去,這座小巧精緻的二層樓,此時已無其他遊人,牽著女兒的手,靜闐得只聽到倆人的呼吸聲和夏蟲的呢喃。
踏上窄窄的木樓梯,每走一步便是踢踏的回聲,不由放輕了腳步,屋內幽暗的燈火從樓上灑下來,腳步聲在室內迴旋,空曠而悠遠,讓人頓生淒清之感。
屏息斂氣地走上樓,皆是一色紫紅色木質門窗和地板,有著明清特色的臥室、書房、客廳、琴房,字書琴畫,淡墨書香,翠幃幔紗,一間間地看過,恍若還有香君的身影飄過……
推開雕花木窗,窗外正是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,清風徐來,倒映天空一輪明月,夜幕下河水發著幽藍的光。當年的香君,也曾與南明才子候方域,情深意篤,執手相依,共對一窗清風明月,詩詞雅韻裏,是兩情相悅的幾多纏綿與繾綣。
昏黃的燈光下,那台古琴靜放,閃著暗啞的光澤,忍不住上前撥動一下琴弦,於是,珠玉落盤的叮咚聲,猛地劃破了靜寂的空間,忽感惆悵惘然。多想再聽聽蘭心慧質的香君,彈奏高山流水之音,囀動金玉之喉;多想再看看,她與候公子及複社文人聽雨煮茗,吟詩作賦,切磋丹青,暢談憂國之思的場景,可是伊人已遠逝,雲煙深處裏,何處尋芳蹤?
該讓我凝神佇立、淚水盈眶的,就是面對那把桃花扇了。剛烈忠貞的香君,為抗權貴,以頭觸柱,血濺詩扇,染作朵朵豔麗桃花。胭脂桃花伴詩開,晚明弱女勝鬚眉,桃花扇底的一曲悲歌,從古唱到了今!
那把血染桃花扇,雖銘在侯公子的心頭,可他卻降順於清廷,枉負了香君的一番碧血丹心。風塵弱女悲憤失望,撕著桃花扇拋向空中,心若扇屑碎成千萬朵翩蝶。一縷青絲隨風逝,從此暮鼓晨鐘入空門……
桃花扇啊桃花扇,你灼灼的桃花豔若霞,永遠盛開在煙水彌漫的秦淮河畔,南明的哀傷記憶,卻如緩緩流動的秦淮河水,沉澱了多少前塵血淚往事。拈一瓣桃花,映一簾幽夢,水做的女子,在秦淮悲風中漸遠。
歌盡桃花扇底風,歌不盡的,依然是那滿腔千古遺恨,那一縷幽怨無盡的曠世悲情。

【秦淮河上靜夜的悵惘】

七月的疾雨時落時停,蕩舟於秦淮河上的時候,已近午夜。
白日裏萬頭攢動的夫子廟,此刻正漸漸恢復寧靜,兩岸五彩斑斕的花燈已熄滅,人來船往的喧鬧聲不復耳聞,眾多無人船隻系在岸邊,隨水波輕漾,似片片秋葉浮在水面。又像一場大型交響樂突然停了下來,這種熱鬧後的寥落,想起了豐子愷漫畫中“人散後,一勾新月天如水”的情形。
此時,唯有我的這只小船還在河中飄著,從沒有在空無一人的秦淮河上劃過船,心裏自是有種別樣的說不清的情愫,是一種感動,一種安寧,抑或是一種惆悵?
剛剛下過雨,夜色中的天空又晴好起來,幾朵淺淺的微雲,擁著一輪皓皓的明月,動也不動地掛在夜空。月的淡淡清輝,散瀉在兩旁黑瓦白牆的明清雕花木樓上,窗下白色小花的藤蔓臨在水面,它們在月色中一齊靜默著,似在訴說歌舞弦管的昔日繁華,六朝古都的金粉綺麗。
船兒推開層層水波,慢慢劃向秦淮河的深處,雨後的河水含著水草的野香。月光倒映水面,木槳便攪動了一河碎銀,“嘩嘩”的欸乃聲犁破河面的寧靜。岸上兩三燈火如眠人欲睡的眼,河水看不清是深藍還是幽綠,也許凝了太多的六朝脂粉,載不動太沉的秦淮風月悲歡吧。
想起了舊曲中所唱:“秦淮綠如酒,此水最無情,我在秦淮岸上住,看盡金陵歲歲春……”曾幾何時,那些懷抱琵琶,手執團扇的女子,推開小窗,月明如畫,面對一河靜水,唱著心內的萬般無奈。秦淮八豔,梨花帶雨的佳人,和那些風流儒雅的才子,一起消失于雲煙深處的朝代,定格在泛黃的線裝書中,被西風吹盡,了無陳跡。
今夜的秦淮河,也曾幾時,朱自清與友人,在夜的槳聲燈影裏,品茶泛舟;閒居南京的張恨水,時來此地才思興起,編寫著深閨舊事;風流倜儻的徐志摩,揚子江上采來一把蓮蓬,吟讀秦淮水波;幽怨哀戚的才女石評梅,面對滿河清風,獨語一腔悲憐……
如今這條河上的久遠往事,已隨風飄逝。“傷心最是秦淮月,還對深閨燭影紅”,面對空蒙月色,憶想這些,不由眼眶濕潤,心中惆悵不已。易中天在《讀城記》中說,南京是個傷感的城市,我想,秦淮河,則是它眼中最悲的那滴淚吧。
此時,唯有這一河流水,一輪明月,並一葉孤舟,伴著我和懵懂的女兒。覺得太幽寂的氣氛,不適於孩子,於是泊舟上岸。
金陵歲歲春如舊,秦淮茫茫水東流,回望月下秦淮河,唯有樓前流水,應念誰終日凝眸,凝眸處,是否從今又添,一段段的新愁?

【金陵七月古典的憂傷】

午夜的金陵,我靜靜佇立,雨後的街道,我輕輕踏過。這個七月的夏夜,星月無語,夏蟲低吟。金陵,你可記得,我曾悄悄來過,不留一絲蹤跡,並把一縷深深惆悵,一段濃濃的古典清愁,遺落在雨雲低垂的秦淮河畔。


zhuluqin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